【成都勝冠體育用品有限公司】分享:業余羽毛球到高手對裝備感受的差異及移動的六層理論
不同水平下裝備的適合問題。
核心觀點——羽毛球裝備沒有普遍**的,沒有**選擇,只有適合不同人群的較優解
補充:腳踝力量的評價標準,這個對后面討論球鞋球襪的選擇和感受都有影響,腳踝力量不足,彈跳,制動都要膝蓋力量來彌補
普通業余水平——踮起腳,一會兒就疲勞了
高手水平——踮起腳走路,**鐘以上都不累
1、球拍篇
中等水平期:能打到底線就行,低磅大拍框軟桿,
高手期:享受殺球的快感為主,所以用小拍框、偏破風框、較硬彈性好中桿(西瓜刀,脆脆鯊,雷霆80:你報我名字算了)
專業期(理論上):追求穩定,盒式框、中等甜區、較硬中桿
2、球鞋篇
中等水平期:動作移動不標準,容易傷身,減震是**考慮因素,李寧高端、尤尼克斯sc6ld、勝利減震高端,yyds
高手期:現在才體會到尤尼克斯千年不變的設計有多科學,現在移動速度很快,腳踝力量和小腿大腿力量**,鞋面和鞋底結構越簡單越好,有些鞋款,略微復雜的設計,就會在腳側面、腳趾磨出好幾處水泡。
而且鞋子必須**合腳,比籃球鞋要求更高,腳趾只要不合適,前后移動的時候就會碰撞擠壓,這幾個月我自然脫落的指甲從小腳趾已經到大腳趾都換過一遍了。(但是這些感受并不代表大多數業余愛好者選高減震,高科技的是錯的,水平不同而已)
鞋底薄的好處,啟動更快,接球點可以更低,對于高手期甚至專業期,有點減震就可以,主要靠自己的腳踝,膝蓋,用螃蟹步合理減震
籃球鞋主要是要投籃點高,不容易被蓋帽,普遍有**,
而羽毛球要求貼地移動,矮一點更好。
3、球襪篇
之前寫帖子,籃球襪多舒服,其實是簡單移動,彈跳多的情況下。
但是進入更高爆發力的時候,復雜的籃球襪設計又給我的腳多磨出了幾個水泡。
和鞋子一樣,羽毛球襪普遍設計都極為簡單,我一開始還不懂,但是水平高了以后,確實發現,任何一處多余的棉花減震或者包裹,在籃球里能幫你固定腳和鞋子,是好的;
但是在羽毛球運動里,一個快速移動,腳就磨出水泡了。
所以業余肯定是可以考慮籃球襪的,但是等你爆發力很猛的時候,**還是專業的羽毛球襪更合適和舒服
4、其他(理論+感受)移動的六層理論!
腳下的移動,靠腳的骨頭——腳的皮膚——襪子——鞋墊——中底——場地,為什么我要分6層這么復雜,因為每一個不牢靠都會受傷。
腳和皮膚是專業運動員整天出水泡的核心原因,他們的爆發力足以讓真皮層和表皮層脫離,就產生水泡了。
皮膚和襪子,容易打滑
襪子和鞋墊,容易打滑
這兩個層次的粘合度和摩擦系數也**重要,所以我上場前,襪子里外都倒滑石粉,表現更佳!
水平越高,襪子越不耐穿!
鞋墊和中底的適配度也是不打滑的關鍵,當然大多數時候不會有什么問題。
中底和場地,——水平高了以后千萬別去木地板場地,摩擦力太小了(血淚教訓,一場球摔了三四次)
【免責聲明:本站系本網編輯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站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**時間刪除內容!】
信息發布:龔偉杰
信息來源:今日頭條
來源鏈接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084026834186174980/?channel=&source=news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